出品 | 搜狐汽车 · 汽车咖啡馆 捷豹路虎在华营销高管再生变动。虽然对于捷豹路虎来说,近两年中国市场管理层的变动频繁,但这次的变动却明显有些不同寻常。 8月27日,捷豹路虎中国与奇瑞捷豹路虎联合市场销售与服务机构(简称:IMSS)宣布,罗琳(Laureline Cochet) 将自9月11日起加入联合机构,接替胡波出任市场部执行副总裁,领导捷豹和路虎双品牌在华的市场与产品营销工作,并向李大龙汇报。
就在一个月前,有媒体爆出一封捷豹路虎的内部通知,显示“IMSS产品及市场营销执行副总裁胡波暂离工作岗位,短期内无法返回。” 此后,捷豹路虎对于胡波是否离职未做公开回应。空缺期间,捷豹路虎中国公关副总裁王燕曾代理过市场部执行副总裁一段时间。 不过此次宣布新任外籍高管罗琳掌舵捷豹路虎在华的市场营销工作,意味着在7月份部信中被称“暂时离开工作岗位”的胡波,实际上已经结束了捷豹路虎的职业生涯。 早在2011年,胡波便加入捷豹路虎出任路虎中国执行副总裁,但短短9个月后,胡波闪电离职;2018年初,胡波二进捷豹路虎,仅两年多时间后又一次去职。 胡波为何离开?7月初,他还活跃在媒体宣传中,为全新一代路虎 此前,有媒体曾采访捷豹路虎经销商,表示对捷豹路虎的渠道营销能力十分不满,称胡波任期内没有向经销商提供足够的营销支持,迫使经销商只能采取自行降价等策略自救。 除此之外,外界也有一些对胡波的负面声音,譬如捷豹路虎两品牌的品牌力在近两年持续下降,虽然曾是二线豪华品牌的领头羊,但如今捷豹、路虎的品牌形象愈发模糊。 抛开一些带有主观判断的评价之外,从更明面上来看,一个显然的结论是,胡波任内并未挽救捷豹路虎的大滑坡,无论是销量还是品牌力。 自2010年入华,捷豹路虎用四年时间实现年销量突破10万,在豪华车市场中仅次于德系三强。2017年,捷豹路虎实现在华最佳成绩,销量同比上升23%。 但随着销量增长,捷豹路虎产品质量问题不断暴露,召回频发、定价策略混乱都对品牌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到2018年,捷豹路虎状况急转直下,销量逐渐被二线豪华品牌雷克萨斯和凯迪拉克甩开,离曾经畅想的“ABB J”格局越来越遥远。一度要加价几十万购买的路虎,最终沦为了“七折虎、六折豹”的卖场大促销。 “能把这么好的品牌做得这么烂,我们也都挺心痛的。说实在,我自己也是对路虎品牌非常痴迷的,对产品和很有信心。”一位经销商总经理曾在接受采访时,表达路虎在终端市场价格大幅跳水的无奈。 胡波任期内,捷豹路虎在华遇到经销商退网、销量下滑、产品质量问题频频被爆出等问题。当然,一家企业的问题,很难归于一人之责。外界质疑的,除了曾经担任过IMSS产品及市场营销执行副总裁的胡波之外,更集中在对IMSS机构的运行效率和能力的担忧。 2014年,随着捷豹路虎的国产化计划,IMSS机构应运而生,由中外双方共同参与,对进口与合资渠道进行统一管理。在成立之初,IMSS这一没有法人资格的联合机构是为了缓解彼时合资公司在产品销售和渠道管理上的分歧问题。IMSS 这一不涉及产品导入、利润分配的机构承担了捷豹路虎先期国产车型在华销售的“铺垫”任务。 但IMSS更多的被认为是一种过渡时期的产物,当奇瑞捷豹路虎的市场销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联合机构问题也会愈发凸显。 在复杂的合资关系和组织架构下,如今的IMSS并未如当初设立时那样,为解决中外双方的利润分歧问题而成立。事实上,IMSS成立以来,利益各方的博弈似乎从没停止过,内斗导致人事高管变动频繁。在多方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IMSS运行效率低下,对市场需求反应不足。也正是在这种体系下,滋生了胡波 “被离职”这种并不光彩的人事变动。 其实,无论是哪种销售模式,对合资车企来讲,达到利益平衡、完成销售预期才是最重要的。而从胡波“被离职”事件来看,奇瑞捷豹路虎更需要思考的,是7年前成立的IMSS机构能否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于奇瑞捷豹路虎而言,当下的IMSS还是最优选择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