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财政部召开2020年财政收支情况网上新闻发布会,揭晓2020年我国财政“账本”,并回答了市场比较关注的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性、如何解决财政收支矛盾、如何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问题。 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为18.29万亿元,同比下降3.9%。其中,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2.3%。 与之相对的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却同比增长了2.8%,达24.56万亿元。 收少支多 财政收支矛盾如何化解? 对比上述两组数据可以发现,2020年支出有所增长且整体规模超过收入,而收入却又出现下降,这表明,我国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 如何解决?财政部在今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五大措施,包括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并实施资金直达机制、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以及加大对地方的财力支持等。 据悉,2020年我国赤字率从2.8%提高至3.6%以上,新增财政赤字1万亿元,同时,安排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 此外,中央部门带头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财政部表示,总的看,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和经济逐步恢复,2020年财政运行逐季好转,财政收入稳步回升,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的确,分季度来看,2020年1-4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分别为-14.3%、-7.4%、4.7%、5.5%,呈现三季度由负转正、四季度持续向好的态势。 下一步仍将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 2020年,我国为应对疫情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预计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全国5000多万户小规模纳税人中,近九成免征增值税的基础上,对余下600多万户征收率从3%降为1%,2020年前11个月,共计减免增值税911亿元。 阶段性减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占三项社保费全部减免额的近90%。 通过“免减缓”等一系列措施,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2020年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高于全国企业总体水平2个百分点。 同时,受疫情影响行业中,交通运输、住宿、服务业等减税降费受益面最大,2020年1~11月纳税人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共减轻负担382亿元。 那么,我国减税降费政策是否延续,又将以何种力度实施?财政部表示,下一步,仍将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且持续实施深化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继续执行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 八成专项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将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2020年也是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大年,全国发行地方政府新增债券45525亿元。 其中,全国人大批准安排新增专项债券额度3.75万亿元,经国务院批准后中央财政已分批全部下达各省(区、市)。 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除用于支持中小银行化解风险外,用于交通、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以及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约占八成,用于生态环保、农林水利、能源、冷链物流等领域约占两成。 总体看,专项债券有效发挥了地方政府债券对冲疫情影响、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等积极作用。 不过,后续财政部仍将对专项债券管理实行“一竿子插到底”穿透式监控,及时掌握项目资金使用和建设进度等信息,督促地方规范使用债券资金。 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财政部也表示,将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对各类新增隐性债务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对各类隐性债务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陈莉 校对 陈荻雁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责任编辑:cjh |